爱国

AIGUO

为民

WEIMIN

崇德

CHONGDE

尚艺

SHANGYI

原创作品
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/
王冬梅:过年

王冬梅:过年

  • 分类:散文
  • 作者:王冬梅
  • 来源:赣榆作协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1-25 17:47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

王冬梅:过年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散文
  • 作者:王冬梅
  • 来源:赣榆作协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1-25 17:47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       有钱没钱回家过年,“年”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的一场团聚。如果说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字,让人一念起来,就满怀眷恋,那么这个字就是“家”;如果说这世界只有一件事,让人一想起来,总是满怀期待,那么这件事就是“回家”。过去的一年有多艰难,春节回家的愿望就有多强烈。国人每年一次的最大规模流动迁徙,那就是春运,疫情之下,被停滞了三年。今年,人们终于可以怀揣积攒的满满思念,回到阔别已久的家。

       似乎是一夜之间,小县城的车流突然拥堵起来。非上下班时间,三环以外的道路也排起了长龙。天南海北各地牌照的小汽车,在熟悉的街道穿梭前行,年味在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中涌动起来。

       今年是全家过年以来最团圆的一年。当爷爷奶奶得知他们的孙子孙女今年都能回家团聚的消息后,激动得连续几天,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出门大采购。孩子们不远千里抢票回家,老人们则倾其所有,购置接待孩子们的年货。大侄子带着江南烟雨的气息奔赴而来,爷爷笑得合不拢嘴;小侄女携着疆北的雪花飞回老家,奶奶早已乐开了花。越过万水千山,见面团聚的那一声热情的呼唤,一路所有的颠簸都是值得。

       置办年货需要的不只是金钱,还要有更多的时间去计划,去逛街采买。一直以来,家里所有的年货都是爷爷乐此不疲地忙着采购,他乐得买办,我们也乐得省事。老爷子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,有时一天出门采购两三次。平时也总是这样,只要遇到合适的东西就大批量买回来,然后分成三份,儿子们像领福利一样,各自领回小家享用。逢年过节我们家三兄弟都是回婆家一起过,因此,我们也省去了置办年夜饭的麻烦。

       年前那点有限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扫除尘。阳康之后的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胖胖的“林黛玉”,稍用点力就心慌气短。好在今年儿子在家,包揽了大部分的体力活,长期闲置的物品及时断舍离,平时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今年都被关照了一遍。

       贴春联是过年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内容。这项不用多少体力的活我主动承揽。上联写去年悄然逝去,下联是来年的美好祝愿,横批祈求四季平安。当饱沾墨汁的毛笔一撇一捺落到大红的宣纸上时,一种对于年的敬畏顿时油然而生。

       当卯兔年遇上本命年,一家三口小白兔都要守好本命年,家里兔子的元素自然必不可少。据说本命年的人穿红衣可以迎来好运势。于是关于红色物件,兔子配饰的内衣、地垫、抱枕、卫衣、手机壳、窗花等,统统都安排上,祈愿新的一年“宏兔大展、前兔似锦、兔飞猛进”。

       年夜饭当属中国人最隆重的一顿饭。在缺衣少食的年代,年夜饭更像是解馋饭,平时家里再怎么节俭,过年也会奢侈一把。俗话说“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”。人们总是希望积攒的愿望都在新的一年实现,把一年来的积蓄都豪掷在过年这几天,然后重新开启新的一年,继续节俭地生活,蓄积着实现下一年的美好期盼。

       如今的年夜饭更像是团圆饭。生活已不再拮据,饭菜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,年夜饭的魅力在于和家人在一起说说话。但是,生活的烦恼也不敢跟妈妈说说,工作的事情也不会和爸爸谈谈。因为在年迈的父母面前只能报喜,哄老人开心,烦忧的事说了也无济于事,倒徒增老人的烦恼。成年人的世界里,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要自己去品尝,能给孩子一份安心,让老人多一些开心,才是对家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       过年对于我来说是最幸福的大团圆。婆婆家和妈妈家只一墙之隔,省去了远嫁女儿那般来回地舟车劳顿。每周回老家,两边都能顺便看看。我胃里的年夜饭也总是一半妈妈的味道一半婆婆的味道。今年除夕依旧如此,家人围坐,灯火可亲。

       除夕夜一家人欢愉地喝酒聊天。酒过三巡,老爷子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事,跟老友聊天时提到老大曾经喝了一夜大酒的事,于是猛地干了一杯,借着酒劲开始训起老大来。老大一脸委屈地说自己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坏事。我们只好在家庭群里接二连三地发红包抢红包,来转移老爷子注意力,以便进行下一话题。事后想想,疫情过后,父母安康,老大五十好几的人,还能被老爸一顿臭训,也不失为一种幸福。

       跨年的夜依然禁放烟花爆竹,大前年老爷子给买的鞭炮还在角落里静默地躺着。我们只能在朋友圈里、公众号上欣赏特定区域的绚丽烟花。春晚似乎也失去往日的吸引力,不知是我们的欣赏水平提高了,还是春晚的水平下降了,曾经伴随我们守岁的春晚如今看着看着就开始刷起了手机视频。

       总有人说如今的年味淡了,过年没有以前的感觉。稍经一点岁月的人都在回忆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,感叹湍急岁月里奔涌而来的年过得越来越百无聊赖。稍年轻一些的人连这些美好的记忆都乏善可陈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勇往直前的成长路上,我们一不小心弄丢了那些期盼中的年味,只能拾取点滴的记忆去反复咀嚼,去回味追寻“年”的味道。

       无论哪个年代,似乎关于“年”味的美好记忆都只属于童年。因为童年没有成人的压力与烦恼,没有人情与世故,没有前瞻与后顾,不必太过劳累,看着大人忙碌就能享用期待中的美好。因此,小时候的年都是在期盼中等来的。

       小时候“年”的味道藏在那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里。从还没进入腊月就开始蠢蠢欲动地盼望年的到来。冬天刚到,妈妈就抽空忙着给我缝制过年的新鞋衣,把一个孩子一年来的渴望都一针一线地纳进鞋底里,缝进衣服里。一进入腊月,人们就开始忙起年来,我也在心里倒数着可以穿新衣服的日子。记忆里最忙的都是妈妈。身上衣服完工之后,就是口中食。炒米、蒸馒头、年糕、卤年货,炒花生瓜子,能手工做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妈妈细致入微地操持。我们感受到的年味,不过是妈妈的辛苦付出和一年忙到头的劳累。

       等到自己成为妈妈后,才惊觉妈妈原来如此辛苦。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已经让人忙得天昏地暗,对于过年的繁文缛节则能买到的坚决不用手工做,想着能省的环节尽量都省略。一年到头的忙里忙外,真心不愿把每一天都过成劳动节。特别是手机的兴起,更让拜年的方式从上门拜年到见字如面,再到后来的千人一面,如今连千篇一律的短信也懒得细看,一切变得越来越简单。时代推着我们进步,我们也被潮流裹挟着前行,岁月的列车不经意间已驶到中年,对于年味是浓是淡,内心早已没有太多的期盼。

       历经难以忘怀的抗疫三年,有的人失去了父母,有人失去亲人,有的人阳后就再也没有回来。新春佳节,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地齐聚一堂,把酒言欢,用盛满一桌人间烟火的美食,来抚慰久别重逢的心,幸甚之至。参与了婆家和娘家家门前各自拍摄的全家福,一张张合影照出了兔年最美的笑脸,弥漫着久久不散的浓浓年味。愿新年,胜旧年,平安喜乐,万事可期。


       作者简介:王冬梅,笔名在水之湄,女,连云港市作协会员、赣榆区作协副秘书长。现任赣榆区行政审批局四级主任科员。

主办单位:连云港市赣榆区作家协会  邮箱:gyxzjxh@163.com

苏ICP备13051016号  法律顾问:张加瑾 律师